綠能結合職業 離岸風力發電引人才
【陳韻如/報導】近年環保意識抬頭,為促進環境永續發展,盼透過穩定海域,以發展離岸風力發電,降低溫室氣體排放與空氣污染。為因應這類新興職業,國立臺灣大學、成功大學等學校皆針對風力發電開設新的相關課程,持續為臺灣離岸風電產業投注人才、培育能量。文大電機系教授表示,離岸風力發電不能說是一種趨勢,只能是創造就業機會,因爲是新的發電方法,現今臺灣這類產業皆由外商公司承包,故語言能力十分重要。
除語言能力 更需專業能力
離岸風電除需大量「綠領」技術人員的投入,也要白領人才。「白領」包括工程師、綠色金融、保險、法務和管理等人員。科系需求方面,以工程師為例,機械工程、材料工程和電機工程為主要科系,業務則是以外國語文、企業管理與國際貿易為大宗。從事相關產業的工程師蕭家任提到,公司招募新人的首要條件,以能否運用流利的英文溝通為評斷標準,工作上也有機會到海外進修。再者,擁有專業執照亦是公司招募人才的重要依據。
開拓培育管道 人才在地化
離岸風電不僅大幅降低人才流失,亦能促進在地就業。以臺北為例,當離岸風電產業落地,帶動在地人口的年輕化,增加地方生產力,垂直影響上下游產業供應鏈、橫向帶動相關產業經濟蓬勃。從學校教育的角度,需要有人才培育與產學合作的平臺,讓學生了解離岸風電產業的特性與前景,並協助有興趣的學生規劃職涯、修習技能,提供產學合作或實習機會,培養進入離 岸風電職場的能力。就讀淡江大學電機系學生黃凱勛表示,一直知道離岸風力發電,但不了解電機系有關連,未來求職有新的選擇,會多加了解關於離岸風電的相關資訊。

離岸風力發電示意圖。(天下雜誌提供https://reurl.cc/k5nqlq )